我們知道演講要有好效果,最好就是能在開頭抓住目光,並在演講過程中感動人心,進而達到目標與結果。但要如何打動人心?是否有公式可依循?乃至協助我們更順利的規劃演講內容呢?有的。
TED的演講秘訣
TED演講(TED Talks)風靡全球,已成為專業人士夢寐以求的舞台。TED是由Technology科技,Entertainment娛樂,Design設計這三個英文單字的第一個字母所組成的。創立於1984年的私人非營利計畫,邀請不同領域的佼佼者分享,達到思維的串流、反思或改變。TED在Chris Anderson 2002年接手後加以發揚光大,至今已在全球造成風潮。
TED最知名的莫過於它的演講模式,一般講者要在18分鐘完成一場短講,而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在有限時間中,完整傳達一個理念之所以重要,並達到說服聽眾,產生共鳴與啟發。
一個領域的傑出專家,未必是一位優秀的演講者。
TED深知這件事,所以在TED演講人上台前,必須經過嚴格培訓,並對演講反覆練習,確保有最好的表現。(TED其實是被耽誤的演講教練?)
「簡報至少要有65%是故事。」
出自美國演講大師Carmine Gallo著作《跟TED學說故事,感動全世界:好故事是你最強大的人生資產》
比爾‧蓋茲、Google 賴利‧佩吉、前英國首相東尼‧布萊爾都曾是他的線下學生,Carmine Gallo 從百場TED演講中整理出了三個重點,讓我們一窺說故事大師的秘訣。
TED說故事的三大要點
一、用一個問題或意外的災禍,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TED的演講大多一開頭,演講者會拋出一個問題,像是「你是否有想過人的大腦能記住多少事情?」或是「每一分鐘非洲有多少幼童死去?」「有多少雛妓會和她的嫖客結婚?」,我們都聽過「好奇心行銷」,利用人喜歡探索神秘、未知、謎題的特性,誘引出人們好奇想探究其中的渴望。
由於人的注意力很容易渙散,可能在坐到聽眾席之前,他剛目睹一場車禍,或者是剛跟男朋友吵完架,或是還在思考昨天看完的那本書或是那場電影。
如果演講時,台下的人身體雖在,但心已不在時,演講內容再怎麼有意義有內容,沒有傳遞到聽眾心坎裡,還是白搭。
因此在一開始,可以試著用一個問題來抓取聽眾的注意力,讓聽眾們「回到」演講的現場,專心聽講。
然而這個問題並不是隨心所欲問一些「你吃飽了嗎?」「今天溫度有幾度?」這類無意義的問題。根據我的經驗分享有幾種模組讓大家參考。
(1)結合社會時事
專研AI科技的許永真女士,在她的TED演講開頭時提出「人工智能AlphaGo打敗了世界棋王」的時事,從中鼓勵聽眾去知道為什麼?怎麼做到的?人工智能真的能夠取代人類嗎?激發起這些思考與好奇心後,再進而分享她的研究發現與理念。
由於社會時事通常有著「熱度」與「新鮮感」的特點,由於在當時的期間中經常被關注或討論,所以當提及一些社會時事時,比較能快速跟時代接軌以及與聽眾產生連結。
不過缺點是,社會時事過了新鮮熱度後,有些事件變得不是這麼能引發共鳴。於是就得找出經典的案例,不論時間過了多久,再三回味還是一樣汁多味美。
(2)生命經歷的反差與驟變
人生的起伏與幾經波折,到最後贏得勝利的反差故事,總是能抓住人們的注意力,如「兒時窮到買不起而偷咖啡罐的霍華德 舒茲Howard Schultz,如何成為咖啡世界霸主?」星巴克CEO的傳奇創業與佈局全球事業版圖的傳奇故事總讓人津津樂道。
曾是美國迪士尼《獅子王》創作者的動畫師劉大偉,在開頭時訴說著自己生下來差點成為低能兒,是如何能在美國最大的動畫製作公司迪士尼大放異彩呢?一個人生轉折的差異性與反差點,總是會引人好奇想要深入探究。
人們會想知道這段的改變的背後發生了什麼事?他是怎麼做到的?當這個故事中的挫折越大、越激發人們
(3)令人震驚的數據或研究發現
這個模組有點介於「社會時事」以及「事態的驟變」相融的元素,在描述一個令人震驚的事件時,當你提供一些數據或是有科學研究作為背景的材料,往往會讓人感到更為具體或者是能夠規模量化而更有真實感,聽眾比較明白你在震驚什麼?有什麼好震驚的?
研究及提倡動物路殺議題的學者林德恩在演講的開頭,提到德國、英國等國家一年加起來因路殺而死亡的動物超過3,000萬隻,勾起人們去思考道路的設計與開發與這些逝去生命的關聯性。比起「每年都有很多動物死去」這段籠統的描述而言,數字的量化讓我們更能感到具體質量所帶來的「沈重感」,而更能引發聽眾的關注與共鳴。
除了上述我能想到的模組提供大家參考之外,在你提出的問題中,把 矛盾、衝突、對立、反差等這些特性融入,較能抓住聽眾的注意。例如當你在看新聞標題時,一則「白白農場的綿羊都白白胖胖的」跟一則「白白農場的綿羊相較去年短少30%,怎麼了?」這兩句都是描述事實的語句,但前者跟後者卻有不同的吸睛程度。有時候想不出吸睛的破題,不妨參考一下台灣的報刊雜誌,或許能發掘一些靈感(笑)。
二、用一個感人的故事,告訴聽眾在歷經一番奮鬥之後,那個難題終獲解決。
在演講的開始前,運用一個問題抓住注意力之後,就開始進入要好好說故事的階段。把那個「如何?」、「為什麼?」的過程分享出來。
不論是《心靈雞湯》或是《我的冠軍女兒》,在一部感動人心的電影中,其中必有一個「奮鬥」的過程。在我的冠軍女兒中,女主角瑪哈維雅為了實現父親贏得摔角冠軍的夢想,以女子身軀苦練摔角技巧,一路打到全國冠軍賽。我們在這個故事中可能得到導演想要傳達給受眾的,是「不分性別,人因追夢而偉大」或是引領觀眾思考現代印度仍存在的男女極度不平等的階級制度議題。這種看似枯燥、嚴肅、刻板或老生常談的理念,透過故事的包裹,把這份訊息送到了觀眾的腦海裡並悄悄的產生漣漪。
一個重點是,不要「為說故事而說故事」。說故事是為了「核心訊息」的傳達,使較難被理解與接受的價值、信仰、信念、思維,最終傳遞出去才是關鍵。
你說的故事也才有價值。
故事來源可以從哪裡來?
如前所述,可以從你個人的經驗與觀察,從報章雜誌讀來的故事,從電影或小說、動漫中得到的啟蒙,都可以將這些材料蒐集成你的口袋故事。
三、刺激聽眾,讓他們也想要行動。
Carmine Gallo歸納出三大重點的最後一點,但是當你前面做足了功夫,卻沒有做到這點時可能會使得你前功盡棄。
永遠要記住,當你前面灌完迷湯(誤)後,你要記得督促聽眾「喂,該你做一些事情了。」一定要狠狠地踹他們一腳,讓他去做出行動與改變。
淺顯易懂的例子是,在銷售大會上,行動就是讓聽眾購買商品或服務。而在一些理念倡導上,可以將商品與服務的概念,轉換為「決定」或「行動」。例如決定明天開始使用環保筷(行動),或者是抵制無良的工廠所販售的產品(行動),或者是決定晚上回家開始孝順父母(決定)或決定要找回初衷堅持夢想(決定)等等。
在前面90%的演講內,你好不容易說服了聽眾,但你要記得結束前
聽眾必須做出行動或下一個決定
以此作為偵測你演講是否達成效果的指標。
說了這麼多,我們來看看應用的實例,來看看以下這支演講帶中,演講人是否有在他的演講中放入這三個說故事的法則?以及你是否有從中聽到「故事」,最後你是否有做出行動或是產生決定呢?
以上就是第三篇「講師力筆記」,謝謝你耐心地讀完,真是太了不起了,要給你拍拍拍拍拍手。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在文章的尾端按壓「鼓掌」的圖示來為這篇文章喝采,將能幫助這篇文章被更多人看見(每個帳號可以給予五十次掌聲),也歡迎你分享給需要的人。
如果你想分享你的心得感想,或疑難雜症,任何關於演講的訊息,都歡迎留言、email的方式與我聯繫,在我未成名(成名不知何時)之前我會很認真的讀過每一筆珍貴的回饋XD
作者信箱 Ivan.chuang0617@gmail.com
留言
張貼留言